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
结构特点
贯通式主甲板由舰首延伸到舰尾;低干舷;
前上层建筑顶部中央装有封闭式主桅,新加坡海军装备的该级舰主桅更高大,顶部装有倾斜柱式桅杆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装备的该级舰主桅上半部分为框架式桅杆;
3英寸舰炮安装在A位置;平顶式后上层建筑顶部为直升机平台(巴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新加坡装备的该级舰无甲板舱和直升机平台。SATCOM卫星天线整流罩位于“鱼叉”反舰导弹倾斜发射装置后方短小的柱式桅杆顶部,鱼雷发射管朝向舷外;
40毫米/70舰炮位于Y位置;“守门员”近程防御系统位于主桅后方(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“飞鱼”反舰导弹倾斜发射装置位于主上层建筑和直升机平台之间(巴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
“海响尾蛇”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位于舰尾(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“巴拉克”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位于变深声纳装置左右侧(新加坡)。
- 名称:“娜佳”(Narya)I级(266M型)扫雷舰
- 建造时间:20世纪70年代
- 同型:16艘
- 制造厂:科尔皮诺和伯力造船厂
- 满排吨位:500-2000吨
- 活动范围:北冰洋
PT-76轻型两栖坦克苏/俄
武器装备
- (1)导弹:反舰导弹——8部“飞鱼”MM 40Block 2(2座四联装)反舰导弹发射装置(巴林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,8部麦·道“鱼叉”反舰导弹发射装置(仅新加坡);防空导弹——汤姆森-辛特拉CSF改进型“海响尾蛇”八联装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(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,lAI/拉菲尔“巴拉克”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(2座八联装,新加坡);
(2)火炮:1门奥托·梅莱拉76毫米(3英寸)/62紧凑型舰炮(新加坡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超速舰炮);2门布雷达40毫米/70双联装炮(巴林);1门西格纳“守门员”30毫米近程防御系统(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4挺CIS 50 12.7毫米口径机枪(新加坡)2挺7.62毫米口径机枪(巴林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
(3)鱼雷:6部.324毫米“白头”B 515型鱼雷发射管(2座三联装);白头A 244S型鱼雷(仅新加坡);
(4)诱饵:CSEE“达盖”干扰发射装置(巴林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;2部普莱茜“谢尔德”干扰发射装置和4部拉菲尔远程干扰发射装置(2座双联装,新加坡);
(5)直升机:1架欧洲直升机公司BO 105型直升机(巴林);1架法国宇航SA 316“云雀”直升机(阿拉伯联合酋长国)。
“胜利”级护卫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制造的一款轻型导弹护卫舰,主要出口到巴林、新加坡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地。“胜利”级是在新加坡海军服役的护卫舰,一共6艘,隶属于新加坡海军188中队。
结构特点型号演变
研制历程
PT-76轻型两栖坦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研制的,1950年完成首批车型,生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。俄罗斯陆军使用的P-76已经被主战坦克或BMP-1/BMP-2的特别版本所代替。
PT-76的很多推进部件被BTR-50P两栖装甲运兵车继承,两者的底盘也非常类似。
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,双人炮塔居中,动力和传动装置后置。该坦克具备完全水路能力,在水中靠履带推进。入水前,竖起车前防浪板,开启舱底排水泵。为扩大行程,PT-76可在车尾装甲板上安装辅助油箱;可多携带180升燃料.坦克行程扩大至480公里。
结构特点使用情况
技术数据
- 舰长:61米
- 型宽:10.2米
- 满载排水量:804吨
- 续航距离:12节航速下3000英里
- 航速:16节